全球观天下!汽车大观|行泊一体:一场入局即突围的“饥饿游戏”

  • 发表于: 2023-04-29 05:30:11 来源:爱卡汽车网

作者|凌敏


(相关资料图)

出品|汽车大观

上海车展不再仅是车企的天下。

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馆今年迎来“扩容”,展出净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是智能驾驶产业链相关的近百家芯片、感知硬件、软件厂商的「未来出行」专区,聚集了一批采埃孚、大陆等传统tier1,以及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国内芯片供应商和中科创达、纵目科技、东软睿驰等软件供应商。

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成为这些供应商展台上的当家产品。高性价比、高性能、多样服务模式等标签成为每家企业的slogan,甚至有的企业还要再在前面加上“极致”二字。

“供应链新势力”正在快速崛起的背后,是本土智能汽车发展的底层驱动力,但也如同智能汽车的狂飙速度,行泊一体似乎刚来到上半场,就已经进入下半场的淘汰终局赛。

“行泊一体成标配了”

“智能驾驶赛道正处于从ADAS向高阶自动驾驶跨越的关键阶段,行泊一体化方案是目前阶段打造全场景(高速、低速、行车、泊车)智能驾驶方案落地的最佳路径。”黑芝麻智能对汽车大观表示。

行业火速向行泊一体转型的原因十分明确。首先是成本:行泊一体相当于将行车、泊车整合到一起,直接省去了一套独立控制器,成本大幅降低。其次是用户体验。行泊一体由于采用了域控式架构,在软硬解耦的研发模式下,车企创新的效率逐步提高,比如一次 OTA 升级可以同时完成行车、泊车的功能更新。

这直接导致用户在买车的性价比上直线提升,可以将智能驾驶系统尽可能覆盖10-20万价位的主力消费车型。举个例子,上汽通用五菱在当年9月份发布的大疆版2023款KiWi EV,这辆汽车售价仅为10万元,却拥有 ACC、LCC、APA 等 L2+的几乎全部能力。

车企青睐,消费者喜爱,自然造就车展上各家都展示了最新的行泊一体产品。佑驾创新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全系列产品,包括智能领航辅助iPilot域控系列产品以及智能辅助驾驶iSafety前视一体机系列产品;魔视智能MOTOVIS发布最新一代集成式行泊一体域控制器Magic Pilot®,该平台在单颗SOC芯片上即可实现行泊一体;东软睿驰发布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该平台基于地平线征程5、芯驰科技X9U系列芯片打造,成为国内首个在芯片、算法、软件、硬件全国产化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平台。

曾经在国内市场,博世、采埃孚、大陆等外资Tier 1的话语权极重,但行泊一体的出现,迫使他们也开始了“大象转身”。

针对中国市场需求,安波福推出了由中国本土团队领衔开发、行业领先的行泊一体ADAS解决方案,并且推出了行泊一体Core/Plus以及行泊一体Pro版本的不同配置方案,以充分配合中国客户的需求。

本土芯片厂商的“红利”时代

行泊一体市场的火爆,让本土芯片场商也迎来了红利时代。

合创V09H-VIP3.0首次采用行泊一体域控制器,该域控制器搭载黑芝麻华山二号®A1000芯片,地平线的展台直接展示了比亚迪汉 EV,这款车将搭载基于J5的5R11V智驾方案。

好风凭借力,本土芯片厂商能够起势,除了芯片短缺的行业形势,从技术层面讲,主要是得益于“同行衬托”。

近年来行泊一体大行其道,德州仪器的TDA4占了行泊一体大约70%的市场。如果仅用一颗TDA4实现行泊一体方案,这对于解决方案商的算法、软硬件工程能力要求极高,同时还要具备构建高效、高性能整体架构的能力。

某种程度上,本土芯片厂商的服务周全程度和态度一定会比国外Tier 1们好得多,他们能根据量产需求提供灵活的功能配置,比如在芯片和工具链的基础上,向客户提供部分已经适配好的参考算法和一些简单的Demo,能够低下姿态,开发应用与量产打磨,在开发效率、本土化支持等方面更具优势。

这种服务模式,决定着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能否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推出智能驾驶域控产品并实现量产落地,这就是对车企最具诱惑力的选择因素。

抢占行泊一体高地战

乱花渐欲迷人眼,智能汽车市场再增加也是存量市场,行泊一体虽然走到了大规模量产装车的前夜,但黎明之前却是暴风雨的鏖战。

行泊一体供应商之间需要比拼谁能以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质量、更快的速度实现量产交付,高能力与低成本如何兼顾——这些,恰恰是OEM最看重的问题。

“行泊一体”最理想的形态应该是采用统一架构,且基于软件通用化的平台层、算法共享化的服务层和功能场景化的应用层,从而打通各个场景,做到真正融合。

但自动驾驶软件在不同场景下采用的策略及算法是有很大程度不同的,行泊一体方案依然需要不同场景来共用一套算法模型,这就对软件的调度及算法模型的泛化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如何设计一整套合理的软件架构及调度体系是实现行泊一体方案的难点之一。

同时,生态圈层的构建,对于供应商来说也十分重要。行泊一体解决方案意味着更复杂的软件调度和神经网络,因此软件厂商应提供更为完善的软件架构和中间件,同时算法要能够处理多传感器融合,这将是更为紧密的系统协作。

赛道日渐拥挤,只有当成本,消费者体验,量产能力三方面均达到成熟才能让行泊一体成为行业内的主流方案。从目前的形态来看,行泊一体最后会是大多数车的标配,2025年行泊一体将是最为关键的时间节点,而在距这个时间节点还有3年的时间内,行泊一体厂商们或许会换个逻辑讲成本和性能的故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