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300(参数|询价)供不应求的时候,坦克500(参数|询价)盲订居然获得了超过2万辆的订单,是什么让“坦克”如此疯狂?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到底给“坦克”施加了什么魔法?“坦克”还能开多远?如果我们只从产品角度寻求答案,或许永远也搞不明白为什么“坦克”持续被热捧,为什么能够热到连德系、日系都相形见绌。
我们把视线转向刚刚决定对外开放的年代,那个时候洋品牌的东西什么都好,相比之下中国品牌的汽车看哪都不行,哪都有差距。于是,人们开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工程技术人员找产品、技术层面的差距,展开追赶。人文方面的人士寻找文化方面的差距,结果文、理两方面都把最终问题归因于文化的差异,继而产生了对西方汽车文明的崇拜与追求。而魏建军能够让“坦克”热起来,应该说是一个时代标志性的现象。
事实上,没有国家经济实力作为支撑,没有领先的产品技术支撑,没有可靠产品品质作为支撑,任何品牌、品牌文化都不会获得拥趸。今天,一些人认为德国品牌、日本品牌在下降,从国家经济和产品两个层面去理解,并不是这些品牌国际地位的下降,而是中国在经济和产品两方面地位的提升,缩小了双方的差距。在30年前,媒体讲述德国品牌故事的时候,有不少年轻人趋之若鹜;当报道德国人日常生活的时候,中国人用自己和德国相比,内心自愧不如;当采访奔驰工厂的时候,人们对德国工艺、品质羡慕不已。所有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落差,正是这种内心的认同,构成了德国品牌让人们发自内心的信任和向往的基石。包括日本品牌在中国也是如此,即产品的硬实力+文化的软实力,构成了占领人们心智的品牌文化。魏建军是中国少数深得奇妙的企业家之一,他已经用坦克300、坦克500建立起了自己的硬实力,再用当前中国文化的趋势赋能,从而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销潮。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热席卷全国,道家、儒家、佛家文化沁润到(包括企业管理在内的)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波文化复兴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同步的,中国汽车品质大幅提高、品牌向高端冲击也是从此开始的。此间,恰是中西方文化孰优孰劣争执最激烈的时期。聪明的魏建军没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出个靓词命名其产品,而是选择了“坦克”一词。“坦克”让人想起了一款热门的电竞游戏,很多年轻人都是打着这款坦克大战的游戏长大的,坦克一词非常中性,既赢得了80、90后的喜欢,又不涉文化冲突。于是,乘着国潮的大势,借助网络传播的气势,坦克品牌很轻松地获得了中国年轻人的认同。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日本、美国等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时候,实际上是带着西方中心论的意识进入中国的,是西方文化向中国的输出。而今则是中国文化的崛起,对西方而言形成了文化的反向输出,而且是借助产品展开的反向输出,或者说是西方对中国文化“贸易”逆差的减少。如果仅是几辆车进入西欧或许还没什么,如果是大批量进入汽车产品和文化的发祥地,或许会产生文明的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建军(包括所有有志把企业变成跨国公司的企业老总们)似乎需要为品牌注入更多具有文化内涵的价值,或者叫品牌价值观,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潮文化水平上。
其实,无论中国的戏剧文化还是西方的戏剧文化,讲的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这些故事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完全是虚构的,而这些故事构成了一种社会的行为范式。如果深究跨国公司的品牌文化,实际上是这种范式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种范式告诉人们,首先你要勇敢,你要向善,你要锲而不舍……然后你可能够获得成功。简而言之,你要获得成功,你需要具备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通过正义的途径获得实力。对于民众而言,谁是强者(除非在民族或宗教上不认同),就接受谁的文化,品牌传播亦是如此。当我们把魏建军的“坦克”放入这个框架中去审视的时候,很高兴地看到他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和他的团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未来的挑战将更加艰巨。
在中国经济持续向上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推动着品牌文化的发展,因此我们看到坦克、领克等一些中国品牌快速成长,尤其在挺进高端的路上打出了气势。同时也有不成功的案例,有的企业老总在愤愤地质问,凭什么我的产品比洋品牌的好,车就卖不出他们的价格,销量还上不去。有老总甚至指责消费者——购买洋品牌就是崇洋媚外。但是,放到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相对位置调整这个大背景下,去审视产品和品牌竞争出现的新局面,或许能够给出不同的答案。
看到魏建军“坦克”的成功我们很高兴,看到领克的成功我们很高兴,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品牌能够从文化层面去认识自我,毕竟我们正处在一个巨大而深刻的变局之中,我们希望看到皆大欢喜的结局。毕竟“坦克”是一个文化现象,但“坦克”的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坦克”最终能够开多远?对此我们将持续关注,并选择魏建军为本期一周新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