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作为消费者,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听过太多有关“新能源取代燃油车”的论调。这似乎已经快要成为一个“狼来了”的故事。遍地正在跑的,以及新车维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燃油车,与我们获取的信息之间,总感觉有一种割裂感。那么来点现实的,有关燃油车被新能源取代的第一个牺牲品,已经可以实锤了。只不过这一事件并非发生在中国市场,而是在另一致力于发展新能源车的欧洲大陆。欧洲柴油车投子认输,传统车企跑赢大盘不容易在乘用车维度下聊柴油车,其实对国内车友而言,感知力并不强。但是在欧洲地区,柴油车对于家用场景而言,也是常见选项。在2015年,欧洲柴油车占新车销量还能达到一半以上,妥妥的燃油车扛把子。当然,后来的故事我们也很清楚了。随着包括大众等车企,在全球范围内被曝出的“排放门”。欧洲车企巨头针对柴油能源炮制出的,一整套有关清洁、高效的关键词,都被全球消费者逐渐抛弃。更何况,从后续新能源车的发展趋势来看。这些曾经赋予柴油动力的光环,在新能源车上,无疑更加名副其实。随着今年上半年,欧洲纯电动车市场份额(15.1%)首次超过柴油车(13%)。可以说,柴油乘用车的大本营,也彻底宣告陷落。难道柴油车就不能东山再起吗?别闹了,欧洲车企巨头们至今仍然在用真金白银消除“排放门”的后续影响。比如上个月,大众与奔驰在一项德国本土的长期诉讼中,被裁决允许更多车主向两家车企进行索赔。而在本月,Stellantis集团工程师在美国,针对柴油发动机排放造假事件认罪。总之,各路大佬现在对柴油车躲都躲不及,哪还有心思重振柴油车。摆在眼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应对新崛起的新能源大佬的冲击。从今年上半年欧洲地区的新车销量数据来看,排行靠前的主流车企基本都是一路看涨。但对于传统车企巨头而言,至少也还有两大“隐忧”。第一个是新能源崛起速度太快,传统大佬的地位正在面临挑战。以最典型的特斯拉为例,其上半年欧洲销量实现翻番,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欧洲市场前十车企的地位。第二个则是如何跑赢大盘。虽然各路大佬都呈现销量上涨的趋势,但欧洲车市的整体大盘也是在上涨的。以新车累计注册量计算,今年上半年欧洲新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17.6%。但实际上,具体到车企成绩单,能够达到或者接近这一增速的传统巨头,其实并不多。能够基本跟上大盘动作的传统车企,说几个我们在国内比较熟悉的品牌,比如大众、丰田、日产等等。是因为它们新能源转型更为迅速吗?还是说在产品力方面,有何独到的地方?这些问题,我们结合它们在更卷的中国车市的表现,似乎能够得到更为清晰的答案。无论油车、电车,合资车企的办法都是价格+技术以大众为例,在痛失柴油车这一臂膀的情况下,它仍然是欧洲地区销量遥遥领先的汽车集团。无论是今年上半年的市场份额,还是同比销量增速,基本都在四分之一左右。妥妥的既有体量,又有速度。而在中国市场,大众集团同样拥有绝对的体量优势。上半年大众集团在国内交付了超过145万辆汽车,同比仅仅微跌1.2%。在传统格局备受冲击的中国车市,仍然守住了自身的大体量。甚至在燃油车领域,还将自身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从18%提升至20%,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基本盘。至于纯电动车领域,或许正是大众在欧洲与中国车市表现差异化的核心。因为其纯电动车交付的最大占比来自欧洲本土,而中国次之(约占19%)。但是仅以市场占位来说,大众在国内纯电动车市场的前景仍然可观。原因在于国内覆盖15万元左右亲民价位的新能源车选项较少,更不用说纯电动车了。而大众ID.系列除了在产品选择以及核心产品力方面的布局之外。凭借高举的“降价”大旗,甚至是以远低于欧洲地区的价格体系,大众开始提前抢占国内主流消费价位的纯电动车市场。作为近年来在欧洲市场开启狂飙模式的丰田集团,虽然上半年增速没有跑过欧洲的大盘。但是相比其在当地最核心的竞争对手现代集团而言,丰田可谓持续“收割”,大有替代现代成为欧洲市场第四大车企的意思。至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情况,其实从大盘角度来说,与大众较为类似。今年上半年,丰田在华累计销量近88万辆,同比微跌2.8%,仍然稳居国内表现最抢眼的日系品牌位置。不过具体结构上,丰田与大众在国内的表现又有很大差异。首先作为深耕混合动力(HEV)技术的代表车企,旗下混动产品几乎在中美欧等全球主流市场全面开花结果。以今年6月份的销量来看,丰田全球混动车型的销量,已经占到总销量的近三分之一。具体到国内车市,两大合资车企以混动产品为主的电气化车型销量,约为25万辆。混动产品凭借产品力上对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以及客观上不破坏传统用车体验的表现,俨然成为丰田品牌在新时代格局下的销量倚仗。至于纯电动转型方面,还是以6月份的销量表现来看,丰田集团在全球售出的1万多台纯电动车型中,中国市场占了近一半。特别是在集团掌门人易主之后,丰田接连曝出了有关固态电池、一体化车身等核心技术的路线图与时间表。这些动作都快速扭转了全球范围内,人们对于丰田集团电气化转型的印象。剩下的两大日系车企,日产与本田,则比较有意思。在欧洲车市,与雷诺梳理完关系之后的日产开始“抢分”,其上半年欧洲销量增速甚至比大众还要快。但是本田从成绩单来看,则可以说是几乎“放弃”了欧洲市场。而在中国车市,两大日系车企的身位则是稍作颠倒,本田在体量上仍然明显领先日产。不过以国内车市的发展趋势来看,本田与日产又完全可以归为一类。即,在下半年,以它们为首的销量大反攻,即将来临。具体来看,两家日系车企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国车市中,都有着超过20个百分点的销量大幅下滑。而从产品技术角度来说,本田与日产都可以说是把胜负放在了“下半场”。对本田而言,以雅阁(参数|询价)、英仕派与CR-V(参数|询价)、皓影(参数|询价)为代表,其核心产品的全新混动技术,以及更进一步的插混技术的销量释放,很明显都得等到今年下半年才能见分晓。而且两款热销紧凑型SUV的全新混动产品线,都将价格门槛下探到了20万元以内。不过要论价格体系,急于在国内车市扭转势头的日产,则拿出了更大的决心。同样是旗下老牌IP,奇骏(参数|询价)并非日产在国内首次使用e-POWER技术的车型,但却实实在在打破了这一特殊电驱技术的价格体系。顶配车型的价位仍然落在20万元以内的奇骏e-POWER,很快就遭遇到了产能不足的情况。配合即将换代的日产逍客(参数|询价),以及有望在今年四季度发布的,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Pathfinder。日产一整套全新SUV技术矩阵,以及e-POWER技术的价格组合拳雏形,已经基本显现。总之,无论欧洲还是中国,在新能源冲击最为明显的两大车市中,传统车企巨头们,也远没有到离开舞台聚光灯的时候。无论是凭借深厚的内燃机技术积累,利用混动、插混等技术路径,夯实基本盘。还是在更为激进的转型道路上,利用体量和资金优势抢占身位,或者在技术维度实现快速追赶。诸如大众、丰田等德、日系车大佬们,显然不仅想留在舞台上,而且还要继续把握下一个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