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在中国市场正在经历至暗时刻
(资料图片)
在日系三巨头中,日产的颓势最明显。根据日产中国市场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英菲尼迪)4月份销量为58084辆,同比下滑43.4%,前四个月累计销量为301015辆,同比下滑23.8%。其中轩逸(参数|询价)系列销量为26122辆,第七代天籁销量为9722辆;SUV的当月总销量为13444辆,其中逍客(参数|询价)8654辆,至于三缸新奇骏(参数|询价)和楼兰销量,官方并没有明示。
2022年,东风日产(含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的年度销量更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跌破100万辆,累计销售90.2万辆,同比下滑21.4%。
按照眼下的情形,东风日产今年大概率再次无法迈过年销百万门槛。
这对刚刚接手东风日产的刘新宇而言,不是一个好兆头。今年4月26日,刘新宇出任东风日产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东风日产营销体系时隔5年再次易帅。
从履历来看,刘新宇此前一直在上汽体系,先后在上汽大众、上汽大众斯柯达事业部、上汽名爵工作过,拥有丰富的汽车行业经验、扎实的市场营销功底,以及对海外市场的预判能力,据悉在其带领下,法国成为名爵品牌在欧洲表现最好的市场。
在这个节骨眼上启用刘新宇这样的外部人才,东风日产显然对其寄予厚望。但纵然刘新宇能力有目共睹,东风日产的问题却不是靠一人之力可以解决的,根本原因还是日系车没跟上时代,面对中国市场的变化,日产高层反应太慢,日系车已被中国抛弃,奇骏和轩逸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据。
奇骏推出混动版,e-POWER竞争力未知
最典型的就是全新一代奇骏,当初上市时,明知国内消费者不认可三缸发动机,也有福特福克斯(参数|询价)、吉利ICON(参数|询价)三缸换四缸的前车之鉴,东方日产高层依然一意孤行采用三缸发动机,导致奇骏从一代经典日系SUV沦落为合资边缘化产品,最新月销已不足千辆,和过去月销万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口碑也急转直下。
由于销量太过惨淡,日产不到半年就复产四缸奇骏,并更名为“奇骏·荣耀”,生产由郑州日产负责,销售则是郑州日产和东风日产共同负责。但无论是动力总成、价格,奇骏·荣耀大体和未进行改款前的奇骏相似,导致市场反响平平。数据显示,奇骏·荣耀4月销量为3321辆,难现昔日辉煌。
在三缸奇骏和奇骏·荣耀接连失利后,东风日产没有放弃,又把目光投向了混动。
5月22日,超混电驱奇骏上市,共推出两款车型,其中四驱至尊版19.99万元,超混双电机四驱豪华版18.99万元,实现混动VS燃油同价、四驱VS两驱同价。相比之下,在售的第四代奇骏燃油四驱版车型售价为21.29万-26.29万元。
看得出来,东风日产这次做了很大的转变,从刘新宇在发布会上的发言也能看出来,他坦言:“之前四代奇骏在中国上市后产生了一些争议,引发了我们深刻的反思。要直面逆风局,不再用‘我以为’来定义产品,而要用‘你觉得’来回应市场。”
此外,刘新宇还透露,超混电驱奇骏的中国指导价是全球最低,并远低于其他海外地区,足见东风日产对中国市场的诚意。但为了这个价格,他汇报了不下10次,日方总部之前对奇骏e-POWER的价格很坚持,转机是上海车展,日产汽车高层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变化,便没有那么坚持高定价了。
但只是价格低还不够,号称是“超混电驱奇骏”,实际搭载的第二代e-POWER混动系统采用的是“2度电的小电机+增程器”的技术路线,不能插电式充电,只能发动机补电,,对比混动市场主流的比亚迪DM-i、理想等品牌都是几十度大电池,未来能有多高的竞争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轩逸失去销冠头衔,东风日产难回百万俱乐部
如果说奇骏的失利是三缸战略失误,尚有回旋余地,那么轩逸的下滑,则让东风日产有些束手无策。
最新的4月销量数据显示,轩逸系列月销仅有26122辆,相比过去月均销量达到了4万辆以上的成绩,可以说是滑铁卢了。
而且轩逸还丢失掉了保持已久的中国车市月销冠军头衔,被比亚迪秦(参数|询价)、比亚迪海豚(参数|询价)超过,位列第三。对比之下,比亚迪秦4月销量为42647辆,同比增长81.3%,不管是销量还是排名,都和巅峰时期的轩逸极为相似。
轩逸不是是败给了对手,而是败给了自己。虽然轩逸还是燃油轿车的老大,但面对新能源轿车的降维打击也无能为力。
而且这种情况已经延续一年多之久,实际上,2022年开始,轩逸的销量下滑趋势便已经出现。乘联会数据显示,轩逸在前11个月中,除了6月份之外,剩下的10个月里,销量同比均是下滑的,这在过去是从来没未出现的景象。
继失去月销冠军后,轩逸今年很可能再度失去年度销量冠军的头衔。去年,轩逸的销量为42万辆,虽然依然位列轿车销量榜首,但18%的同比下滑幅度,对比比亚迪秦同比81%的增幅,形成了鲜明对比。
轩逸的下滑是触目惊心的,比起奇骏更让东风日产不能接受。要知道,作为东风日产的销量主力,轩逸长期在东风日产中的销量占比超过了一半,因此轩逸销量的崩溃,会直接带动着整个东风日产销量的雪崩。
原本东风日产还寄希望通过e-POWER混动延缓轩逸下滑的趋势,但事实证明这条路行不通,一方面e-POWER混动来得太晚了,而且不管是性价比还是燃油经济性方面都没有优势,在国产混动车型面前毫无竞争力。
照这样看来,超混电驱奇骏未来的命运也不好说了。
结论:
东风日产的问题,从奇骏和轩逸两款车上就能看出来。一对中国消费者太过傲慢,栽了大跟头才知道改变,二是电动化转型太慢,其实这是所有日系车企的通病,甚至日产高层直到本届上海车展后才反应过来,可想而知反应有多慢,但为时已晚。
在新能源领域,“技术日产”的招牌对于消费者已经没有说服力了,不管是混动还是纯电动都是,从e-POWER、东风日产纯电动车ARIYA(参数|询价)反响平平就能看出来。更为致命的是,省油、耐用、保值这些过去让日系车畅销的标签,由于新能源技术的冲击以及自主品牌的进步也开始破灭,日系车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这样的局面,不是一款车,或者一个人能改变的。
从这次超混电驱奇骏的定价也可以看出,刘新宇不缺想法和执行力,但日产高层显然没有完全信任中方管理团队,不然定价不会博弈了这么多次。但眼下留给东风日产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中日双方仍然没有达成共识,导致决策链条过长,若是这种情况不能改变,那么刘新宇在东风日产很可能会以遗憾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