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乱弹:大降价和大洗牌,谁将率先倒下?

  • 发表于: 2023-03-31 17:36:28 来源:爱卡汽车网

2023年春,一场史无前例的汽车大降价席卷了整个中国车市。从特斯拉春节宣布价格下调以来拉开降价序幕,到比亚迪宣布跟进,再到湖北神龙汽车“壮士断臂”跳楼大甩卖引爆车市连锁反应,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广汽集团、长安、吉利……四处开花,没有任何一家车企能在这场大降价中独善其身。


(相关资料图)

严峻的行业生态面前,多家车企高管都发出了“今年是洗牌之年,将有一部分车企熬不过去”的言论。这绝非危言耸听,大降价已经将一部分车企逼到了悬崖边上,只需“最后一根稻草”,就可能让他们万劫不复。

那么,“车市洗牌”的本质是什么?哪些车企将面临洗牌?燃油车和新能源车谁更具有抗跌的本钱?

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每一个汽车人去深深思索。本文抛出几个观点,不保证一定正确,就当瞎说。

NO.1

严重的“供大于求”,是大降价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汽车产能已经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的局面。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全年乘用车累计实现零售销量为2054.3万辆,基本和前两年的数据差不多,这意味着中国车市的总量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不会太多的增量空间了。

而中国目前的乘用车汽车产能有多少呢?超过了3000万辆。这意味着每年有1/3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一部分车企选择产能闲置,一部分车企选择硬着头皮生产,这必然导致大量新车根本不可能销售出去。

NO.2

一窝蜂上新能源产能,导致了“供大于求”

事实上,这些年新增加的乘用车产能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车总产量达721.9万辆,同比增长97.5%。实际上产能远不止于此,乘联会指出,2022年已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还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陆续建成投产,其中大部分是新能源汽车项目。

在新能源成为风口的今天,谁不转型新能源就意味着“守旧”和“落后”,但除了头部新能源车企外,大多数跟风车企都处于“跟风”状态,这导致了中国车市正面临结构性过剩的难题。

NO.3

燃油车依然是车市主流,但车企投入力度严重不足

真相往往很残酷,新能源车不缺流量,也不乏巨额投入,但依然干不过燃油车。而且,差距还非常大。2022年,乘用车燃油车市场销量1486万辆,占乘用车市场零售的72%。可见,燃油车依然是当前市场的绝对主流。

但数据表明,从2020年开始,燃油新车数量逐年递减。在2022年,新能源新车上市数量是燃油车的2.5倍。同时,燃油车新车普遍面临同质化、老龄化的问题,导致燃油车的竞争力下降。这显然是由于车企过度追求新能源转型,缺乏对燃油车的投入研发有关。

NO.4

过度内卷导致行业生态恶化

适度“内卷”可以促进繁荣,但过分“内卷”会导致畸形,严重破坏行业生态。在内卷最严重的新能源领域,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的财报显示在盈利,其他新能源车企基本都是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局面,尤其是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为代表,财报连年巨额亏损,未见好转。

以目前的“降价潮”来说,车企必然面临利润率降低的局面,对后续发展、品牌形象都有严重损害。消费者似乎面临利好,但事实未必如此,请相信一句话,品质永远受成本制约。

NO.5

请把注意力回归到燃油车

没错,新能源是趋势,是未来,但“活在当下”更为重要。如果连当下都过不去,谈何未来?

新能源汽车在经过2021、2022两年跨越式发展,已经面临受到基础设施、用车场景的限制,在未来几年必然会放缓扩张的脚步,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比亚迪,从去年的一车难求,到现在新车已经出现了优惠。厂家应该适时调整战略,对依旧占市场主流的燃油车新车投入更大的力度,维持燃油车的竞争力。

NO.6

燃油车的出路在哪里?

和新能源车型相比,燃油车的主要劣势在于电气化程度不足缺乏智能感,外观陈旧缺乏潮流感。

也就是说,燃油车一定要“去油腻化”。一方面提升自己的颜值,符合时代潮流的主流审美。另一方面要提升智能化,这需要改变传统的燃油车各自为政的电子电气架构,向新势力学习,采用集成化程度更高、传输效率更高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实际上,燃油车完全有可能达成不逊于新势力的智能表现。

NO.7

降价潮面前,非头部新能源车企最难过

产能过剩最严重的领域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的现状是,由于新车数量太多,一款新车的名字都还没有被消费者记住,就已经成为市场的过时产品,被新品超越。

同时,新能源汽车兼具电子产品属性,本身结构和产业逻辑和燃油车完全不同,电子产品更容易形成头部效应,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比如特斯拉和比亚迪,已经分别占据各自细分市场的话语权。

2023年车市大洗牌,一定会从新能源车企开始,甚至包括一些名气不小的新势力。燃油车也会出现洗牌,但力度会小于新能源。大家拭目以待。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