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平白就有了这种疑问。
昨天在拍摄捷途X90(参数|询价) 子龙的时候,在停车场偶遇了一辆保时捷卡宴,车主是陌上公子,翩翩少年,他下车注意到我停在旁边的捷途,我也一直在盯着卡宴,旋即相视大笑,气氛融洽,我问少年:看看?少年一愣,礼貌回道,不了,您忙。
我们都知道彼此在笑什么,保时捷车主表面上客气,但其实骨子里的傲气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要不是我这老炮见惯了鄙夷与寒暄,心态已经淡然,就会感觉出些许的不爽。
下一辆选捷途?
我对保时捷笑,是因为保时捷最近的电动转向柱事件,很多新车车主都面临了被减配,被“欺骗”的尴尬,听说这些被以缺芯为理由减配的保时捷车主很愤怒。
比车主更愤怒的还有网络博主们?
一轮轮的声讨,已经在精神世界里,把保时捷原本就毫无诚意的道歉信撕得粉碎,不管车主们的态度如何,网络是不允许这次欺骗的。
但,很耐人寻味,这种做法保时捷不是首创,但却成为了首恶,是不是因为保时捷车主的人缘都好,我想应该是这样的,否则,其他品牌涉及的受害客户更多,范围更广,为啥声势就没有这么大了。
那我想奉劝一下人缘好的保时捷车主,既然受到了如此不公平的待遇,那干脆放弃保时捷,卖了吧,然后换一辆捷途X90 子龙,这车也是SUV,而且绝不会坑你3万块钱。
重要的是,我这个建议,能得到保时捷车主的响应么?就像开头的那一幕,保时捷的车主会盯着捷途发笑,他甚至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品牌的车,看一眼就知道他不该和这样的车产生交集,不是他们不配拥有更多品牌的车,而是……。
您自己体会。
豪车是面子而不是虚荣
从工薪阶层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花掉100多万元买一辆车,这不是钱多烧的么,虚荣。
虚荣么?我也曾经也这样认为过,身边人给上了一课。我们单位由于合作,公司顶账来了一辆高配国产车,外形与内饰,那是相当的精神,以至于平时被推脱的拍摄任务,一下成了香饽饽。
但天下老板都是一个通病,能变成钱的东西,早一天就别晚一天变现,我们老板急迫迫找到“好大哥”,推荐这款车有多牛,不足20万的售价,百万级的内饰享受,当然也有吹嘘的成本。
“好大哥”看一眼品牌,都没进车里,当场表态不敢开,原话是,“如果员工和合作方看见我开了一辆国产车,肯定以为我这买卖要黄了,那来讨债的不得踢破门槛。”
听明白了?豪车对于豪车车主来说,不是虚荣,而是面子,保时捷车主也一样,即便保时捷的赔偿条件有失公允,即便保时捷一番操作之后,能让车主损失3万多,那车主会放弃保时捷么?
我觉得不会,更多保时捷车主是通过汽车来体现身份,彰显实力,如果要换,也要换一个同样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品牌,有么?即使有,保证不会有类似的行为吗?不能吧,那开啥,还得开保时捷吧,这也是很多豪华品牌有恃无恐的根本原因。
所以,现在吵嚷着保时捷不公的消费者,最终会有多少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品牌,还是等到风声过去之后,继续成为尊贵的保时捷车主?
答案不用时间给,我们自己就能判断出。
有捷途能替代保时捷的那一天?
我并不是对捷途情有独钟,这里所说的捷途,就是指我们的国产轿车,等到国产轿车的实力真正能够替代保时捷的时候,也就是保时捷危机感到来的那一天。
我不知道这一天还有多远,也不确定这一天是否能真的到来,但如果没有这一天,无论网络怎么声讨,保时捷的车主,最后还是尊贵的保时捷车主,而保时捷,最终还是那个高傲的保时捷。
因为选择保时捷这样的豪华品牌,可能偶尔会被歧视,但如果放弃这些豪华品牌,损失的可能会更多,怎么选择,想必大家都明白,别说这样的想法幼稚,这是事实。
而且,区区三万元,对于保时捷车主来说,不是孩子一年的生活费,不是父母一年的买菜钱,而仅仅是一顿饭,或者是几场游戏的钱,因为这点钱闹到天翻地覆,让他们自己去解决,最后肯定不了了之,有人帮着说话,跟跟风还行。
有人可能说,保时捷车主再有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这个确实,举个例子,你买手机时,被骗了10块钱,你肯定会追究?但如果要耽误你上班的时间呢?如果这个手机的品牌对你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呢?
你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么?
面对保时捷品牌,车主都是弱势群体,但他们能选择的又不多,如果吃瓜群众一定要让他们把腰杆直起来,那中国汽车工业的繁荣,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否则,问题永远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缺少电动转向柱的保时捷车主 会回头选择捷途么?如果车主们看到,请自己到留言区回答吧。
(文中图片仅为示意,并非减配车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