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本田在中国市场的两家合资企业分别迎来重要的时刻。
18日,东风本田旗下全新纯电动序列e:N的首款车型e:NS1正式迎来下线,而东风本田也将自身的700万辆整车下线里程碑的荣誉,赋予了这款全新的纯电动车;
22日,广汽本田宣布,3月29日将发布旗下全新的电动品牌,届时会宣布品牌战略。
可以看出,两家车企都已瞄准了电动化战略的推进,试图在新四化时代中继续保持竞争力。
然而,再将二者的电动化历程梳理一番,其实还能发现各自的不同,相较于广汽本田的稳步前行,东风本田就有点“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之感了,而这种印象的原因就在于东风本田副总经理潘建新。
从2020年起,面对市场的电动化变革以及日趋临近的“碳中和”年限,潘建新多次以东风本田的官方发言人身份在公开场合表示:“又是不平凡的一年,东风本田必须pfddn面向新能源市场的储备,并开始加速转型。”
然而,一年复一年,东风本田仍在电动化时代中掉了队。
其实,东风本田布局电动化不算晚。早在2018年广州车展时,东风本田就发布了“放眼未来Seeing the future”新能源品牌战略。随后东风本田推出的X-NV(参数|询价)和M-NV(参数|询价),也是按照这个长期新能源战略来计划的,只不过两款车已经在市场上宣告失败。数据显示,X-NV的月均销量仅几十台,M-NV好一点,月均也仅是500台左右,2021年总销量也不足6000台。
值得一提的是,X-NV和M-NV都是小型SUV,这两款纯电动汽车的销量,加在一起还不足东风本田总销量的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成绩,多少让频频为它们站台的潘建新面上无光,作为东风本田的营销主要干净,潘建新实在难辞其咎。
不过也正是感觉到压力,东风本田和潘建新都对e:NS1寄予了厚望。
按照东风本田的部署,基于e:N纯电概念平台打造而来的e:NS1将会是东风本田转型纯电市场的关键一步。可问题是,e:NS1能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吗?
首先,从e:NS1这款车的预售价来看,定位为20万左右,应该说这个价位的纯电动汽车,消费者的选择空间还是很大的。自主品牌中,有更长续航、更智能,甚至更便宜的小鹏P5(参数|询价),也有价格略高的低配版小鹏P7(参数|询价),有比亚迪汉EV(参数|询价)领衔的一系列“朝代”款,还有广汽AionV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即使是有合资品牌情结的消费者,还有一汽-大众ID.4 CROZZ(参数|询价),售价21万左右,足以让e:NS1没有一点价格优势。
再说产品力,中国的纯电技术应该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几乎可以碾压e:NS1。如果标准降低一点,还以一汽-大众ID.4 CROZZ为对比,e:NS1 e动版车身要远远小于ID.4 CROZZ,其给人的感觉更贴近小型SUV,同时由于电池容量要更小,所以续航也就更低。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目前e:NS1 e动版公布的仅仅是CLTC工况下的续航,一般来说,这种工况要比NEDC更“虚”,折算后e:NS1 e动版的NEDC续航里程可能只有480公里左右,远低于ID.4CROZZ的550公里。
可以说,在车身和续航上,有明显差距的二者,价格却相近,相信从以上两款纯电动汽车的核心参数上对比来看,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都会选择ID.4吧。
就e:NS1这样的产品,如何能够让潘建新把电动汽车卖好呢?
当然,潘建新可以继续吹捧本田的技术研发水准,但事实是,按照本田在发布会上的描述,打造e:NS1的e:N Architecture全新智能高效纯电架构整合了高效率高功率驱动电机、大容量高密度电池、纯电动车专属车架以及底盘平台。
这样的话术,听起来特别像新势力的营销说辞,以中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认知,可能真的无法再打动他们了。
或许,这就是东风本田和潘建新现在的难堪,技术不占优势,价格不占优势,就徒留一张合资的品牌,即使是电动时代下的号召力已经大不如前,潘建新还不得不走。
“市场还是老样子,会保留传统优势,也会接受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智能、科技、运动、个性化、时尚,能带来与以往驾驶体验不一样的东西,是未来汽车市场的年轻化。东风本田的产品布局和营销思路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产品布局要洞察客户现在的需求,保持年轻车型的定义。”
现在回看潘建新在去年广州车展的发言,似乎能听出一点无奈。传统车企的“大象转身”,往往牵扯到品牌形象的转变以及渠道变换、产线调整等诸多问题,而对于东风本田而言,想要从零开始打造出优质的纯电产品,并不会比从零开始的新势力们轻松。
或许在东风本田看来,近年在中国市场的起势,不断增长的市场增量,足以为其提供充足的电动化转型时间与资本,但面对越来越多竞争对手推出的强竞争力产品,先行步入电动化时代的东风本田与e:NS1也许并不轻松。
电动化,仍会长时间成为潘建新的心病。(采写|汽车有智慧 水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