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多次漏水,经销商数次返修无果,奥迪Q3车主:谁能帮帮我?

  • 发表于: 2022-03-13 11:45:30 来源:爱卡汽车网

车标是品牌寓意的体现,但凡优秀的车企,其车标总是富含深意。比如奥迪,四个圈圈扣在一起,代表的就是“世间美好环环相扣”。但最近家住咸宁的田女士,却丝毫感受不到奥迪背后的这份“美好”。

田女士告诉我们,2020年11月20日她在湖北中基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购买了一台奥迪Q3(参数|询价)(2021款),然而新车使用还不到一年,已经数次出现天窗漏水的情况。

田女士多次将该问题反馈给经销商,经销商也给田女士的车辆做了数次返修,但天窗漏水的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期间,经销商跟田女士签订了相关处理协议,其中规定“如返修5次后天窗漏水的问题仍未解决,则由经销商免费为田女士提供车辆退换服务”。

但由于返修数次仍未有实际成果,加之过程中田女士认为经销商态度敷衍、并未认真对待,因此为避免增加后续不必要的用车和维修成本,田女士希望经销商能直接为其置换新车,然而经销商并未应允。无奈之下,田女士将自身遭遇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和渠道,但目前仍未有实质进展。

我们不知道后续田女士还会有什么样的遭遇,但可以肯定的是田女士眼下已经对奥迪背后的这份“美好”倍感失望。

除了田女士,前两年家住乐山的刘女士也有着类似的遭遇。刘女士是2018年购入的进口奥迪Q7,但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碰到了天窗漏水的问题。与经销商协调无果后,刘女士不得不请求多方渠道介入,历经波折后问题才得到了妥善解决。当时该事件因为媒体的报道而在舆论层面发酵,引发了不少网友对奥迪及其经销商的集体吐槽。

相关的案例还有不少,包括2021年杭州的骆女士、2021年西安的李先生、2019年南京的吴女士等等:

天窗漏水的问题并不是奥迪一家独有,但相似的遭遇在不同的经销商手中上演,我们不得不怀疑这份“世间美好环环相扣”的寓意、奥迪是不是说说而已?

品牌的另一面

事实上,关于奥迪天窗漏水的问题,老司机应该都比较熟悉了,毕竟A6和A4的天窗漏水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这也可以强行解释为“部分产品批次品控不过关”,但对于奥迪来说这无疑为品牌贴上了一枚负面标签。但奥迪也许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争议事件就没少出现在自己身上,单是这几年接踵而至的“沥青门”、“白血病门”、“自燃门”、“排放门”、“地图门”、“广告门”等,都已经数次让外界见识了奥迪犯的“错误”。所谓“可靠”、“严谨”、“懂中国消费者”的标签,这些年越来越在奥迪身上淡化,这或多或少都成为了压倒奥迪溢价能力和销量的其中一根稻草。

比如2021年,奥迪旗下车型的成交均价仅为32.5万元,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奔驰和宝马,更落后雷克萨斯、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即便和沃尔沃站在一起,它也只高了600元。而另一边的上险量,奥迪2021全年-5.5%的增长率则直接输给了整个大盘(4.9%),横向上也依旧不敌林肯、沃尔沃、宝马和奔驰(虽然奔驰多少也同病相怜)。至于销量,奥迪常年“以价换市”的策略在2021年再度失效。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1年奥迪在华累计销售701289辆新车,同比下滑3.6%;另一边的奔驰和宝马,则分别以758863辆和846237辆的成绩与奥迪拉开差距。这个结果,不仅让奥迪连续三年在“BBA”的销量竞争中垫底,也让奥迪成为了2021年“BBA”中唯一销量同比下滑的品牌。

奥迪怎么了?

回顾历史,2019年之前,奥迪一直是国内豪华车市场的销冠,这得益于先发优势和“官车”光环的加持。但从2019年起,各种因素的综合狙击,终于令奥迪蝉联中国市场30年的豪华车销冠头衔不保。关于溢价能力和销量的失利,知乎上也曾有类似的提问,其中一个最高赞的回答是“品牌和产品都不行”。站在如今的时间节点来看,这个答案一针见血。

讲到奥迪的品牌特性,很多人势必会联想到“官车”。确实,奥迪早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这个标签。作为BBA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选手,奥迪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成立了一汽-大众合资公司,这比宝马和奔驰要早得多。而且由于一开始就被作为领导人用车引进(奥迪100车型),所以奥迪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品牌的高端形象也是这么开始建立起来的,1997年在长春下线的首台国产奥迪A6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行政用车的代表。

不过“官车”这东西也是把双刃剑,稳重成熟的形象让奥迪的产品显得更为“中庸”,不仅很难吸引年轻消费者,也拒绝了很多女性用户。同时期更具运动感的宝马和更有豪华氛围的奔驰,消费者都用脚投了票。

虽然这些年奥迪也在努力融入更多年轻化元素,但与大众高尔夫(参数|询价)、TT共用MQB平台让奥迪的设计很难有什么实质性改变,况且基本盘也太大,所以奥迪要形成新的品牌认同不容易。困局之下,当2014年公车改革后奥迪一下子就失去了原本稳定的客户来源,隐性红利慢慢走向终结,这也间接促成了日后格局由“ABB”转向“BBA”。当然了,其中也有奔驰和宝马早年以进口方式引入、同时价格长期处于高位的功劳,在消费者心中奔驰和宝马天生就比奥迪高一头。

局面交困下,奥迪为了活下去只能“以价换市”,用更大的终端优惠来刺激销量,即便是A4L、A6L、Q5L等主力车型也没能幸免。打价格战对提振销量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同时这也伤害了品牌的溢价能力,尤其在2021年“缺芯”浪潮的加持下,奥迪溢价能力和销量的失利更是被放大了。

产品方面,奥迪这些年也没有展现出什么优势。2017年之后,无论奔驰还是宝马都开始持续发力,年轻化更彻底的奔驰车型、需要加价购买的GLC、对标A6的新一代宝马5系(参数|询价)Li、新X3以及国产X2等等,都成为了奔驰和宝马市场表现提速的法宝。至于奥迪,新一代的A6、Q5L虽好但硬伤也太明显:A6产品力不如同级奔驰和宝马、Q5L因为将四驱改为适时四驱而广受吐槽。所以当初新一代A6上市后还是丢了销冠,即便如今销量回弹,但也只是凭借大幅度优惠政策在苦苦支撑。

而在这几年最火热的新能源赛道,奥迪也没有很能打的牌。即便做出了“2026年后不再推出燃油车”的决定以表决心,但e-tron(参数|询价)、Q2L e-tron(参数|询价)、Q4 e-tron和Q5 e-tron等产品还是没能掀起太多水花,每当你跟人提起奥迪电动车,能收到的评价总是“续航短、价格贵、油改电、动力差”。如此“优势”,也直接反馈给了销量:以Q2L e-tron为例,当初“月销两台”的成绩至今都是行业佳话。即便是各种升级后的2022款,纯电续航里程也只有325km,单是这一点已足够致命。所以别说和标杆特斯拉竞争,就算和新势力“蔚小理”相比,奥迪也捉襟见肘。

外患之余,还有内忧

前面我们提到,奥迪比奔驰和宝马更早成立在华合资公司,但“起得早”未必“飞得更高”,很长一段时间里差距极大的股比分配让奥迪相当不满,所以奥迪一直想“从头再来”。早在2014年,奥迪就有过相关的实际行动,只不过因为“柴油门”事件的爆发最终不了了之。直到2016年,上汽奥迪项目的出现让奥迪看到了梦想成真的可能性。历经波折后,2020年上汽奥迪终于落地。

但有失就有得,上汽奥迪的出现极有可能加剧品牌内耗,毕竟一汽奥迪早已将A4L、A6L、Q5L等拳头产品收入囊中,上汽奥迪能玩的都是些小众产品,为了拿销量只能另辟蹊径,A7L之所以取消原本溜背式设计+掀背尾门的亮点、转而变成三厢轿车也是这个原因,但市场不会给你辩解的机会,改造后的A7L确实吸引了30岁以上的商务人士,但问题是也劝退了年轻用户,再加上定位和A6L一样,消费者自然知道怎么选。这也是为什么A7L当初宣传满天飞、实际上市后却只取得了首月销量316辆成绩的重要原因,隔壁进口A7的销量都至少达到了380辆。上汽奥迪想要实现A7L年销4万辆的目标,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江湖车评:

理性客观地说,目前奥迪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号召力依旧不低,多年耕耘积累下来的庞大用户量,一时半会很难被消融掉。但也正如我们上边所说,奥迪面临的困难也是前所未有的,当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度逐年降低,且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转向奔驰、宝马甚至雷克萨斯、林肯的怀抱时,奥迪是该认真想想何去何从了。腹背受敌的当下,奥迪需要的也许不止是一两款更好的产品,更是自上而下的变革与创新。否则当时代红利真的褪去,近乎“裸泳”的奥迪就真的要掉队了。至于想要得过且过还是更长远的发展,就看奥迪自己了。最后,借用一句《觉醒年代》中的名台词送给奥迪:丢掉幻想,准备战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