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哥说车 听风吟】“元宇宙”,一个没有权威、明确定义的概念,却成为了车企们争相“抢夺”的对象。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多个“小鹏元宇宙”商标,流程状态变更为“驳回通知发文”,国际分类包括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等,以上商标均申请注册于2021年11月。小鹏汽车不是第一个被驳回注册申请的汽车企业,也不是第一个注册“元宇宙”商标的汽车企业。与之同阵营的造车新势力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均曾注册过该商标,当然,它们也被驳回了。看到这里,也许你会认为,“元宇宙”是一个被造车新势力热炒的概念,但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在此之前,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集团、哪吒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汽车等多家车企均申请了元宇宙相关商标,只不过申请成功的案例着实不多。对于一个没有权威、明确定义的概念,车企们争相“抢夺”在图什么?仅仅是“先发制人”的抢注吗?又或许,“元宇宙”是什么对于它们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争相哄抢“元宇宙”,冰墩墩都得败这些年,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被哄抢的“物件”有过很多,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的冰墩墩。但车企们对“元宇宙”的痴迷程度,也许会让冰墩墩都不得不稍逊几分。被驳回申请的小鹏汽车只是很多申请“元宇宙”商标车企中的一个。造车新势力阵营中,今年1月,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增“哪吒元宇宙”“合众元宇宙”“哪铁宇宙”等商标申请信息,国际分类涉及广告销售、科学仪器、运输工具等;理想汽车在2021年9月就有所行动,申请了“理想元宇宙”等相关商标,主要用于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汽车、跑车、房车和公共汽车交通工具、广告、包装设计、运输、服装和玩具车等领域……按理说,造车新势力们借此机会刷一刷存在感也可以理解,可偏偏传统车企们的表现甚至比造车新势力们更加疯狂。去年年底,比亚迪注册了名为“比亚迪元宇宙”的商标,商标的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去年12月,一汽集团也申请注册多个“元宇宙”相关商标,国际分类涉及运输工具、广告销售等;去年11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几何元宇宙”商标,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甚至,在2021年10月,上汽集团一口气申请了上百个元宇宙相关的商标类别,名称包括“车元宇宙”“车元宇宙Z-UNIVERSE”等,使用范围涵盖汽车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等多领域。截至目前,车企们似乎已经吧申请“元宇宙”相关商标当成了“标配”,甚至在汽车企业中,找到与“元宇宙”无关的车企,比找到与“造车”无关的车企还难。可“元宇宙”是什么?真的有人清楚吗?无权威定义的概念 却代表了趋势元宇宙一词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小说描绘了一个庞大的虚拟现实世界,在这里,人们用数字化身来控制,并相互竞争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到现在看来,描述的还是超前的未来世界。对于这个词比较认可的思想源头是美国数学家和计算机专家弗诺·文奇教授,在其1981年出版的小说《真名实姓》中,创造性地构思了一个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获得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概念暂无被广泛认可的定义,关于元宇宙的概念,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链接与创造的,与现实世界映射和交互的虚拟世界,具备新型社会体系的数字生活空间。但到目前为止,它的概念暂无被广泛认可的定义。或许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元宇宙是一个虚拟化、数字化的现实世界,尽管有些抽象,但或许也只能这么理解了。当然,这并不影响这一概念的火热,从Facebook宣布改名为Meta Platforms并进军元宇宙,到韩国、日本等国家企业纷纷拓展元宇宙相关业务或建立关于这方面发展的想法,再到国内、国际车企纷纷以各种方式挖掘元宇宙宝藏。这一概念俨然成为了几乎全世界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只不过,如果我们回头想一想,或许“元宇宙”的趋势早就已经存在了,互联网科技的发展让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拓展虚拟世界的脚步,比如人尽皆知的VR眼镜,来自于手机、电脑甚至车机等终端的AR软件,都可以说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只不过这些,渐渐开始被汽车行业拿去用了而已。“元宇宙”已被应用 科技大势不可逆尽管关于“元宇宙”的概念还不甚清晰,但不少车企已经开始试水“元宇宙”了,渐渐开始构建起能够融入用户的虚拟世界。比如2021年8月,智己汽车的“原石谷”正式在“IM智己”App上线。据官方介绍,用户在这里可以拓荒原石、交流心得、升级装备、进化车辆。“原石谷”的核心在于与智己汽车4.9%股份挂钩的3亿枚原石,用户可通过“里程式开采”获得其中70%,“原石”可被用于兑换各类硬件或OTA服务。再比如同年9月,宝马集团推出了元宇宙虚拟世界JOYTOPIA,无需用户名和密码,只需要登录joytopia.com,用户就可以进入JOYTOPIA的世界,不但可以欣赏英国知名摇滚乐队的演唱会,还可以通过跳舞和人群冲浪。而比这先进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还停留在实验阶段,比如福特公布了一项专利,其名称非常科幻:通过脑机接口和驾驶员监控传感器融合的底盘输入意图预测。专利描述中特别指出该专利是“一种使用脑机接口(BMI)设备控制车辆的方法”。在此之前,福特的“死对头”特斯拉老板马斯克也一直对脑机接口兴趣浓厚,并投资了一家专门研发脑机接口的公司。想象一下,这是不是有些像是《真名实姓》中所描述的场景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关于“元宇宙”的设想可能会有更巨大的应用机会,第三方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最新预测报告称,到2026年,有25%的人每天将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购物、学习、社交或娱乐一小时。而这,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利润。或许,对于车企来说,“元宇宙”是什么从来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代表了汽车产业相科技化转型的趋势,在几乎任何一个造车企业都开始将“科技”作为企业发展重点,将“科技”当成车辆卖点的时代里,“元宇宙”只不过给了它们名字,而这背后是不折不扣的科技转型,是对汽车边界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