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自主品牌的爆发以及豪华品牌的下探,不断冲击着中端合资品牌。相比之下,日系、德系通过自身优势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韩系则显得有些挣扎。这其中,我们最熟悉的北京现代,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近期的两则传闻,将风光一时的北京现代重新拉回到聚光灯下。虽然北京现代没有正面回应,但结合现状来看,两则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第一则传闻,与工厂有关。去年,北京现代已将北京顺义地区的第一工厂卖给了理想汽车,但产能过剩的压力并未减轻。如今,位于重庆的工厂也被传出了停产。
“北京现代重庆的工厂现在没有产量,大部分工人都在放假。”北京现代一名内部人士表示,重庆工厂从去年12月份就停产了。对此,北京现代方面回应,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停产的内部文件。
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与销量的大幅下滑是分不开的。数据显示,北京现代2021年累计销量约为38.5万辆,同比下滑23%。仅完成2021年设定56万销量目标的68.75%。而这,已经是北京现代年销量“五连跌”了。
短短几年时间,在竞争老对手本田、丰田赶超下,创下百万销量的北京现代逐渐沦为二流合资品牌。并且,在去年的销量榜单中,也早已跌出前15名。排在北京现代前面的,除了主流合资车企,还有近几年迅猛发展的多家自主品牌。
另一则,源于股比调整。近日,曝出“现代汽车正着手提高其在华合资公司北京现代中的持股比例,或效仿起亚在新合资公司中的角色定位,谋求获得更多的主导权”。
不过对此,现代方面表示:“不清楚此事”。
无论如何,这是现代必须迈出的一步,变化是解决问题的态度。去年底起亚率先做了调整,东风的退出,让起亚和悦达之间的合作更加单纯;而马自达也是遇到类似问题后,选择了南北合并,提高决策效率。
目前50:50的合资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时代要求。从去年数据来看,未来会有更多合资车企走上这条路。现代只是先行一步而已。无论哪一方占据主导权,都会比现状要好一些,否则都将面临被淘汰出局的风险。
自2020年起,北京现代就开展了积极自救,先后推出伊兰特、全新索纳塔(参数|询价)、途胜(参数|询价)L、库斯途等车型,尽管平台、技术等均有加强,但是市场反应收效甚微。
归其原因,产品未能找到核心竞争力,曾经的“高性价比”难以打动当下消费者。而从现代目前的动作来看,试图在寻找重塑品牌形象的方式。
首先,捷尼赛思的入华,显然不是为了走量而来,更多让国内消费者见识到现代汽车的高端形象。其次,传闻称伊兰特N可能将在今年进入国内市场,年轻化是当下每个车企都在作出的改变,高性能车型是品牌底蕴最好的展示机会。
无论哪种方式,改变现状是必然,而收效如何目前无法评判。至于接下来现代汽车会什么新动作,或许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我们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