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业绩已经到了底部,2019年困难会过去,长期是向好的,我一直对公司充满信心。”5月21日,银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亿集团”)董事长、总裁,银亿股份有限公司(000981.SZ,以下简称“ST银亿”)董事长熊续强曾这样表示。
不足一月之后,6月17日,ST银亿公告称,其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控股股东宁波银亿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亿控股”)已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ST银亿方面称,控股股东名下仍有大量资产,能够引入其他投资人实现重整,还有机会重生。而此时的熊续强仍在公司正常上班,处置各种资产应付债务问题。
问题还在持续叠加。6月20日,ST银亿到期未能清偿的债务又增加一笔,合计为27.15亿元。
面对流动性危机,ST银亿预计“短期内尚无法从外部金融机构获得新增贷款”,其表示将主要通过经营性销售回款、项目前期投入款收回及处置资产等方式自筹资金偿还。除了处置资产,经营性回款才是长久的造血方式。可惜的是,截至目前,ST银亿在建地产项目去化效果难言理想,车市当前持续疲软,ST银亿的汽车业务也将面临压力。
熊续强曾说:“汽车和房地产都是10万亿级的产业。”可惜的是,横跨两个产业的ST银亿却犹如陷入泥潭。
昔日首富“高光时刻”
1994年,时年38岁的熊续强决定离开体制,下海经商,成立了银亿集团。1998年,银亿股份成立。
正值当打之年的熊续强带领着银亿集团历经1997年的金融风暴、2004年的楼市调控、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系列动荡,终于在2010年跻身中国500强企业。官网显示,2017年,银亿集团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创利税40多亿元,列中国500强第215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
熊续强的财富也在同步积累。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10月,熊续强以295亿元的身家,位列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95位,并问鼎宁波首富。熊续强和他掌舵的银亿迎来“高光时刻”。
在1998~2008年的十年间,银亿股份迅速成长,曾被称为“烂尾楼改造专家”。2011年,已成为全国百强房企的银亿股份,成功借壳上市。期间,银亿股份的版图也从宁波向全国拓展,这其中也包括上海。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初,ST银亿斥资2500万元收购上海添泰置业有限公司50%股权,将“丽晶博园”项目地块收入囊中。彼时,该项目有25套房源已办理预售登记。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网上信访受理(投诉)中心上看到,前期购买了该项目的业主于2018年12月反映,其于2017年购买了银亿公园壹号项目产品,但因该项目存在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情况,违反了《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第五十八条的规定,迟迟未见开工。
据2018年年报披露,ST银亿各地产项目预计总投资金额达115.77亿元,实际投资金额约70.61亿元,尚面临约45亿元的投入。
同时,ST银亿手中的土储也已“捉襟见肘”了。截至2018年末,ST银亿在一线城市无新增土储,剩余地块多集中于南昌、沈阳等地。
不过,地产业务暂停许久的ST银亿在4月30日发布公告称,拟授权公司董事会审批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购买总额不超过60亿元的经营性土地事宜。
跨界汽车陷泥潭
ST银亿的另一项主业高端制造业,发展前景也颇不明朗。
2016年,熊续强谋划ST银亿的转型,先后通过收购宁波昊圣100%股权、东方亿圣100%股权,实现了对美国ARC集团、比利时邦奇集团的控制。交易完成后,ST银亿完成“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受益于大手笔并购,ST银亿在2017年营收实现127.03亿元,同比增长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1亿元,同比增长134.76%。
但是好景不长,2018年,ST银亿汽车零部件营收同比下降36.54%。其中,宁波昊圣、东方亿圣2018年度均未完成业绩承诺,实现净利润分别为692.46万元、-7.92亿元。ST银亿因此计提了10.3亿元的商誉减值准备,也造成了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3亿元,同比降135.81%。
外界普遍认为,ST银亿遭遇当前困局,与熊续强激进大手笔转型密切相关。
“2014年、2015年是各大上市企业纷纷进行转型的一年。”一位熟悉浙商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介绍,2015年宜华地产跨界医疗,股价大涨近6倍,而当时的保利、万科股价涨幅则很小。彼时的熊续强则瞄上了汽车领域。
“其实是有榜样的力量”,上述知情人士称,宁波当地的均胜电子通过一系列收购发展壮大,2012年至2016年间,收购了多家德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市值水涨船高,一度达到400亿元。
作为同一城市里彼时排名、综合实力更强的银亿集团,在熊续强的带领下,开启了收购的步伐。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银亿集团先斥资约120亿元完成了对国外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美国ARC、比利时邦奇和日本艾礼富的收购,此后再由ST银亿从集团买入。
只是,完成对美国ARC及比利时邦奇的收购后,ST银亿的业绩仅短暂辉煌,2018年第三季度便出现大幅恶化,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0.17%,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为-2.53亿元,同比大幅减少241.52%。
不过,彼时的ST银亿依然在积极推进对艾礼富的收购。如今,随着危机的全面爆发,该项收购计划也正式搁浅。ST银亿方面回复记者称,对于宁波艾礼富的收购事项,因公司目前处于流动性困难之中,且有到期未清偿的债务,公司已公告终止了该收购计划。
即便如此,熊续强仍对该业务寄予厚望,“只要发展方向对,就能保证公司在未来5年、10年甚至20年的发展。长远角度看,公司还是有进步的。双轮驱动下,公司会向上发展的。”
不过,汽车业务的情况或许并不像熊续强认为的这般乐观。
ST银亿在年报问询函的回复中指出,东方亿圣2018年CVT整体销量同比下滑逾40%,是由于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下滑严重,使得东方亿圣无级变速器产品销量随之严重下降。
债务危机前夜“数度埋雷”
早在ST银亿3亿元债券违约曝光之前,熊续强面临的危机就已有所显现。2018年9月,ST银亿发布的一则公告显示,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熊基凯与5家金融机构的8笔股票质押融资交易违约,且可能将被强制减持。
彼时,熊续强正在推进ST银亿对宁波艾礼富的收购事项的过程中。不同于过往全部采用发行股份的方式支付,ST银亿收购宁波艾礼富时,交易对价是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共计15.83亿元,其中,现金支付金额占总交易价格的比例为50%,全部现金支付予五洲亿泰。有分析指出,熊续强并购资产时引入外部资金,转手给上市公司时又选择现金与股份共同进行,其资金不充裕的状况已现出端倪。
事实上,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以银亿控股、宁波圣洲投资有限公司、熊基凯、西藏银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出质人的质押融资次数逾80次,频次明显增多。而据年报披露,以上各出质人及股东欧阳黎明为一致行动人关系,共计持有ST银亿73.03%的股份。
不过,这些并未解决熊续强面临的问题。就在ST银亿3亿元的债务违约事件被引爆之前,2018年12月17日,银亿控股与熊基凯将其持有的共计约2.0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13%,以5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了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开投”),用以归还银亿集团应偿还宁波开投截至2018年12月20日的剩余借款本金、利息及逾期利息,共计约10.34亿元。
熊续强除了频繁通过各种方式融资之外,还出现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情况,在债务危机爆发前夜可谓是“数度埋雷”。
在发布了2018年业绩预告修正后次日,4月27日,ST银亿公告显示,独董余明桂辞职。据ST银亿年报披露,余明桂认为,公司治理及内部控制体系存在重大缺陷,关联方资金占用及其可回收性存在不确定性,关联方资金占用导致的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存在不确定性。
也正是因为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银亿股份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成为ST银亿。甘肃证监局信息显示,ST银亿在2018年共发生7笔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资金占用发生额为 34.51亿元。截至2019年4月30日尚有22.48亿元未归还,占最近一年ST银亿净资产的15.38%。
深交所在年报问询函中要求ST银亿详细说明资金占用方具体形成过程,包括但不限于资金占用时间、占用方式及资金最终去向,以及解决资金占用的期限和方式等。ST银亿在两次延期回复问询函之后,对于以上问题仍表示“公司对本事项的回复以及公司独立董事、年审会计师对本事项的核查意见将于2019年6月30日前补充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知情人士称,从债务危机爆发至今的大半年时间中,其实银亿方面还是有些机会,只是时间点、机缘不合适。财新相关报道称,宁波政府曾帮银亿集团牵线,以债转股方式化债,但接盘的国企浮亏严重,政府决定撒手。
不过,对走向破产重整而非破产清算的银亿集团来说,“这件事情还是有转机的,但对于创始人而言,就不是了。”上述人士如是说。